来源:昭通日报 图/李刚 陈忠华 文/邓翰超
“一岁半的时候,爸爸就去世了,之后妈妈改嫁了……我考上了昭一中,虽然鲁甸离昭通不远,但爷爷跟我从没来过,公交车上,爷爷和我小心翼翼地问:请问,昭一中,要到了不……”
11月28日,家住云南昭通鲁甸小寨的昭一中高三年级学生邓金艳一段讲述,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。
“今年可能是双拉尼娜年气候,冬天来得较早,请务必多穿衣吃好饭……”
“我想做运动员,用坚强的体魄撑起母亲柔弱的身体……”
“再过一百多天的高考,我想请叔叔阿姨们帮我参考一下,我应当选一个什么样的‘一本’……”
“学弟学妹们,一定要加油,不让爱心变冷心……”
“叔叔,长大后,我一定要做一个像您这样的人,能说会道,出口成章,还那么有爱心……”
这是昭通市文艺界与天津e+公益组织,文艺志愿者服务与爱心奉献结伴,采取“六个一”活动和“支部+协会+公司+爱心组织”的形式,创新思维,玩出花样,从昭一中、实验中学等高中学校,选出25名品学兼优的特殊家庭学生与昭通作家、摄影家、书法家、电影家“面对面、心贴心”交流,以此鼓励这些孩子自立、自强、摆脱贫困,创造美好的未来,更好地服务社会。
此次文艺志愿者服务的“六个一”分别是:一笔助学款,一张笑脸照、一段感恩话,一幅励志字,一本能量书,一份暖心礼。
其中,“一笔助学款”由天津e+公益组织负责;“一张笑脸照”由昭通市摄影家协会拍摄;“一段感恩话”由昭通市影视戏剧家协会摄制;“一幅励志字”由昭通市书法家协会现场题赠;“一本能量书”由昭通市作家协会现场签赠;“一份暖心礼”由昭通中翰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提供。
昭通市文联负责人吕亚平说,希望以这种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,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,特别是党员文艺工作者,更加广泛地深入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,体验他们的冷暖,感受他们的爱恨,用我们的镜头拍摄他们的穷则思变和知恩图报,用我们的笔书写他们创造未来生活的奋斗历程。同时,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,以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寓教于乐,以文化人。
天津e+公益云南站负责人王接圆鼓励孩子们,一定要不畏艰难,刻苦勤奋,努力做到“比我聪明者比比皆是,比我勤奋者寥寥无几”。“叔叔,我想了解一下,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人,能说会道,出口成章,还那么有爱心……”
“叔叔,我想要您写的这本《背起书包上学去》。”
“我想您帮我写一幅字,夜空中最亮的星。”
“阿姨,再过一百多天的高考,应当选一个什么样的“一本”呢……”
“叔叔,我想记一直您的电话。”
参加此次活动的孩子,多数存在着各种家庭变故,曾一度迷失成长方向,受益于天津e+加公益组织长达五年的帮助,孩子们如今已是心存感恩,落落大方,在活动现场踊跃发言,直抒胸臆,道出了乌蒙大山深处许多家庭的困窘和烦恼,农村孩子渴望到外面世界走走看看的真实感情。
活动现场,20余名文艺家和爱心志愿者,同孩子们友好地互赠红围巾,一张张笑脸,映红了冬天里的太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