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展示

作协  书协   美协   摄协   音协   舞协   民协   评协    诗词协    戏剧协

 

市文联领导班子畅谈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片

作者:昭通文艺网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1-08-09 16:06:42

市文联领导班子畅谈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片

 

2021年8月6日至7日晚,市文联组织所有党员、干部、公职人员收看了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片。观看之后,所有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讨论,谈体会、谈认识,以案为鉴,以案促改,以案促治,真正做到警钟常鸣,筑牢拒腐防变防线。

 

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 吕亚平

 

观看了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教育专题片,我的内心深受震撼。开尔公司为谋取非法利益,通过搭天线、找靠山,打金钱牌、嗜好牌、感情牌,处心积虑 “围猎”了100多名党员干部。涉案人数之多,涉案金额之大,让人触目惊心!不法商人接近并行贿纪检监察系统和政法系统的党员干部,不是因为与他们有什么 “友谊”或“感情”,而是看中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资源。而每一个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沦陷的片中人,都是从放松自我约束开始,一步步走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!

案件警示我们,公职人员手中往往都握有或大或小的权力和资源,只要有权力和资源,就会有被“围猎”的风险。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、加强党性修养、筑牢思想防线,站稳政治立场,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紧迫感,树牢“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”的观念。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要引以为戒,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鉴别廉政风险,防范“围猎”陷阱,筑牢拒腐防变堤坝。不论身处任何岗位,在工作中务必要保持一颗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,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,有足够的定力,耐得住清贫、经得住诱惑、守得住气节,才不会让“围猎”者有可乘之机。

 

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 陶永朝

 

    我通过“清风云南”微信公众号观看了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教育专题片,案例中行贿、受贿者发自内心的忏悔声音在脑海中不停地回荡,让我深受感悟:

一、要始终加强学习,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常怀律己之心,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初心,在工作中做到勤奋工作、廉洁奉公。

二、要始终警钟长鸣,防微杜渐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。 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要“以案明纪”“以案为戒”,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自觉用党纪规范言行、正言立行,切实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时刻树立廉洁自律意识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。

三、要始终从严自律,管住自己。古人云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,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,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,哪些事能做,哪些事不能做,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,始终随时保持被“腐蚀”“围猎”的警觉,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踏踏实实干事,清清白白交往,堂堂正正做人。

 

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 艾自由

 

云南省纪委监委推出警示教育片《开尔行贿记》,披露了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“围猎”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,攫取不当利益最终受到惩治的个中细节,释放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强烈信号。 “开尔行贿案涉及105名国家公职人员,涉及省管干部9人,处级及以下公职人员96人。其中,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12人,省管干部3人,处级干部3人,其他公职人员6人。党纪、政务立案24人,省管干部5人,处级干部14人,其他干部5人。”在此案中,云南省多处市县法院的一把手、分管领导和经办人“关键少数”在“诱饵”面前失去底线,招投标等制度设计沦为表面文章,最终成为开尔公司的猎物。而开尔公司从总经理到业务员普遍行贿拉项目,手段多样且颇为隐蔽,可谓无所不用其极。其范围之广、程度之深、污染之重,让人触目惊心。我们要从开尔行贿案这个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,在今后的工作中、生活中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,恪守思想道德防线、法律法规红线和廉洁从业底线,引以为戒,防微杜渐。

 

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 王嫣霏

 

按有关要求,我认真观看了《开尔行贿记》警示教育片,感触颇深,特别是“开尔公司案”系列行贿、相关人员受贿的危害性及围绕搭“天线”、找“靠山”、“谋人不谋事”的圈子文化令人深思。深刻感受到,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,都必须全面加强自律,主动接受他律,牢牢守住道德底线、法律底线、纪律底线,才能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,带动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。

受贿与行贿一体两面,是长在一根藤上的。以前反腐倡廉对于行贿者说得重,落得轻,让行贿者有恃无恐,乐此不疲地“围猎”领导干部,把一个又一个的领导干部拉下水,为自己谋取巨额利益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虽说“苍蝇不叮无缝蛋”,官员被“围猎”,收受贿赂,是因为他们理想信念出了问题,是他们贪欲太旺,甘于被“围猎”,落马官员中,确实有不少是甘于被“围猎”,但客观公正地说,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,是因为商人防不胜防的“围猎”术,被他们拖下水,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。商人无孔不入的“围猎”,让官员身心俱疲,一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,正是被商人的糖衣炮弹、千奇百怪、无所不能等所迷惑。

反过来说,一个巴掌拍不响。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,反腐败,要实现斩草除根的目的,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,就必须受贿行贿一起查、一同打击。既查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,依纪依法严惩,也要查行贿者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处罚他们,让他们付出代价,这势必让行贿者心惊胆战,在行贿时有了后顾之忧,这无疑有助于营造官商之间“清”“亲”关系,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。

以案为例,事实再次警醒每一个领导干部,要引以为鉴、引以为戒,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、绷紧法纪之弦、落实应尽之责。

 

市文联三级调研员 盛学伦

 

本人认真收看了云南电视台播放的《开尔行贿记》。以往看的类似专题片都是讲官员行贿受贿的,此片从受贿者的角度讲案件,较有新意,也更能从另一个角度剖析行受贿案件的形成机理,颇具警示教育意义。

一、一个小公司何以“拿下”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公职人员?权钱交易,从来都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顽疾。只要有权力作用的存在,不管这种权力的大小、掌握这种权力者职位的高低,就不可能彻底根除权与钱的交易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不断完善和健全权力与金钱、官场与市场等的接触机制,让其产生腐败的机率越来越小。特别是主要领导、重点部门、焦点领域,尤其要切切实实地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。

二、执法执纪者何以成为违法违纪者?开尔案中涉及的公职人员,从厅级到普通工作人员,多达100多人,案件不可能不让人震惊,教训不可谓不深刻;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中枪者,基本上都是法院、检察院、纪委监委系统的人,这些人可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啊,且有很多还是工作多年、受党教育多年、手握重权、地位显赫的领导干部,在金钱的腐蚀下,他们却纷纷倒下,成了违纪者、违法者。这究竟是因为什么?还不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观、权力观出了问题,最终为社会所唾弃,成了历史的罪人。

三、招投标的种种乱象,如何整治?当初招投标的制度设计是好的,但从此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,包括其它很多类似的案例和事件,充分说明招投标过程中还有很多制度性漏洞。不断规范程序、完善制度、堵塞漏洞,才是我们有关部门急需做的工作;否则,类似的案件,还将无穷匮矣!

(赵清俊)


 

 

    址:昭通市昭阳区珠泉路175号58

 

 

 

    话:0870-2159870

 

 

 

    邮箱ztswyw@126.com

 

版权所有:昭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   滇ICP备19006880号-1     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126号
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滇ICP备19006880号-1